电视剧《小舍得》正在热播,剧中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是典型的“鸡娃”(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行为)妈妈,为了让儿子子悠顺利考虑翰林中学,不仅想方设法把子悠塞进金牌班,还暗地里运作帮子悠当上副班长,并且剥夺了子悠所有爱好,让他每天早起晚睡多刷卷子,在田雨岚的影响下,原本佛系的南俪夏君山夫妇一改往日佛系的养娃态度,也加入了“鸡娃”大军。
对于剧中田雨岚疯狂的“鸡娃”模式,有人觉得电视剧是在贩卖焦虑,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紧张,但有人则觉得非常真实,甚至现实生活中“鸡娃”情况更严重。海淀妈妈:现实养娃比剧中还焦虑,幼儿园就学完了小学三年级的课
看《小舍得》中田雨岚为孩子做各种计划,通过各种方式铺路,一位“北京海淀全职虎妈”的女士直呼:“太感同身受了,跟我生活当中切合度太高了!”不过说到具体的细节,海淀妈妈认为剧虽然真实,但其中展现出的教育焦虑不足生活中的三分之一。剧中,田雨岚为了让子悠考上翰林初中,不仅想尽各种办法把他塞进金牌班,让他每天比平时早起半个小时,晚睡半个小时做卷子,还剥夺了他踢足球这个最后的爱好,看得观众非常地窒息,觉得田雨岚有点过度紧张。然而海淀妈妈却觉得,如果把子悠放在海淀区,真没觉得他有多累。“生活中的海淀学生,他们可能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放学的时候,妈妈就拎个饭盒在门口等着,打车去补习班的路上在车上吃饭,到了地儿下车就上课,晚上回家做作业要到11点。”海淀妈妈透露,海淀区有两栋非常有名的大楼,京西珠宝城和长银大厦,里面各种培训班扎堆,每到寒暑假,很多爸妈都会开车把孩子送过来,孩子进去之后,就是一整天的课,三楼的课上完了上二楼的课,二楼的课上完了再上一楼的课,中午自己拿着钱去吃饭就可以了。“基本上四年级报四个班,等到了五年级,报班数量至少翻一倍,英语就得报三个班,还要兼顾文体方面的发展,比如网球、花滑、冰球、舞蹈等等。”《小舍得》中,高级辅导班录取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为了把孩子送进去,又是送课桌,又是找关系,家长们对辅导班的老师也是毕恭毕敬,孩子被打骂了都不敢抗议,不少观众觉得不真实。而海淀妈妈却说:“剧中展现得已经很保守了,现实生活中大家明争暗斗的东西根本就没演,如果把子悠妈妈放在海淀区,她都上不了位。”生活中顶级的培训机构就那么几家,并不是你有钱就能进,名额都需要抢,“知名机构的老师要再开个新班,他们通知我们说今晚几点要放出多少个名额,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进这个班,全家二十多口人一起出动抢名额。”很多辅导班给幼儿园小朋友教的数学,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等到小学一年级,很多人都会让孩子把三四年级的内容学完,三年级学完六年级的内容,等到六年级的时候,就去攻奥数,攻比赛。尽管亲力亲为,海淀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依然无时不刻感受到“内卷”,剧中提到很多小学生就考KET(剑桥入门英语考试)和PET(剑桥初级英语考试),放在生活中一点都不为过。海淀妈妈直言,如果真要说清楚现实生活中养娃的焦虑,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教育内卷的现象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好学校就那么几个,升学率在那摆着,大家只能抢跑,什么时候能放松呢?可能只有等孩子考上211、985的时候了。”相比海淀妈妈,澳洲妈妈则轻松很多
在澳洲,教育是轻松的,他们会给予孩子最大的发展空间,去感悟世界的点点滴滴;分数是次要的,分数不再是衡量孩子水平的重要标准;以素养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让孩子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中国的小学生刚到澳大利亚时,一般都会感到很奇怪,因为这里居然没有统一的课本。没有严格、详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只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框架体系和教学原则,各州、甚至各个学校都有相当大的教学自主权,学校和老师会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课的素材。因此,图书馆往往就成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课堂。这也使得各地方同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各州和各所学校存在多大的差异,很多教学原则都是统一的,其中就包括保护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快乐教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的自信,等等。可以说,这些原则渗透到了日常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澳大利亚的小学教育包括五大学科:英语、数学、社会研究、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手工和戏剧)和保健(包括体育和品质培养)。每学年结束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的每一学科进行评估,内容除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外,还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等诸多方面。不管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老师都不会批评学生。曾有老师说,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称学生为“loser(差生)”,这名老师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就可能因此受到处分,甚至丧失教学资格。澳洲教育注重人格塑造与兴趣培养。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诸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在内的全球性独立评审结果均表明,澳大利亚中小学在阅读、科学和数学等特定科目中的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澳大利亚虽然人口只有2200多万,却在科学、文学、体育等各方面培养了众多世界一流人才,在过去的百年间,共有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鼓励学生自信、包容,释放个性,也是澳大利亚日常教育注重的一个方面。小学一般从一年级就开设演讲课,让学生站到大家前面说出自己的故事或见解;学校会组织展览学生们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会把学生们有观点的作文贴在文化墙上与大家分享;学校每学期还设立专门的节日,让学生穿自己民族的服装等等。
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强调,除了学校,社会也是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图书馆都对孩子们免费开放;公交公司会在每周日为带孩子出游的家庭提供特别优惠;烟店或酒吧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店主都会仔细查看疑似未成年人的身份证件;驾车司机在上学或放学的时候,都会慢速通过校区;邻居如果发现有家长虐待孩子,会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每一个社区都会为孩子们修建公共游乐设施等等。澳大利亚政府为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但同时你也会发现,澳大利亚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同时还是社会公众的义务、所居住社区的义务,甚至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为之付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