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4-29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发布,从中产到破产只差一个娃+ 查看更多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发布,从中产到破产只差一个娃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3-02 15:03
分享到:
近日,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报告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为基础进行估算得出,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为人均GDP的6.7倍,该倍数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在中国,平均一个孩子大学四年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4.2万元,这使得全国家庭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上升到62.7万元。
另外,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而如果在头部大城市养孩子,费用则更高。报告中一一测算了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养育成本,其中上海北京的养育成本达到约100万元人民币。

国家鼓励生三胎,你生得起吗?根据报告数据,虽然随着孩子的增加,平均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逐渐降低,但如果要把3个孩子养到18岁,养育成本仍相当可观:城镇家庭平均要准备113.1万元,即使在农村地区,平均也需要68.4万元。
另外,如果计算平均生育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来对比在全球养孩子的难易程度,中国的这一倍数为6.9,在全球仅次于韩国,高于众多发达国家。
“这一倍数差异主要源于多数国家对于降低生育成本有充分的政府补贴,教育和房价的负担也相对较低。”梁建章强调,不仅生育成本过高、中国女性还要付出时间和机会成本。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加之房价、教育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
总的来说,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倍数越高,意味着养育压力越大,因此生育率也往往越低,但也有例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1倍,为何新加坡的生育率仅为1.1左右呢?因为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只是一个城市。2020年中国的生育率虽然有1.3,高于新加坡,但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城市的生育率远远低于新加坡,例如,2020年上海和北京的生育率分别仅有0.74和0.87。
中产养娃,拼的就是高溢价
年超百万这仅仅是平均育儿成本,而北上广深的中产们养起娃儿来教育支出可是上不封顶的。
中产养娃的赛道,从幼儿园就已铺就,鄙视链跟“国际”直接挂钩。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当然是知名的国际幼儿园,每年学费20万左右。其次,是欧美外教常驻的幼儿园,学费一个月1万元。再次,是拥有非欧美籍外教的幼儿园,每月学费8000元以内。再往下,是幼儿园一周两节外教课,每月5000元左右;最底端的,学费在1000元以内,当然了,没有外教。
孩子放学后,就轮到课外班了。网传的热文《钢琴只能排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中提到,处于课外班鄙视链顶端的,是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等贵族爱好,其次是管风琴、竖琴等西洋乐器,再次是画画、舞蹈、围棋等,排在最底端的,则是演讲和英语(意味着你娃上的幼儿园不够国际化)。
在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一位妈妈说自己6岁的女儿,从3岁开始上课外班到现在已经花了超过120万,为了支付高额的培训班费用,家里不惜把原来的房子卖掉。

孩子的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没有上限。有家长笑称“从中产到破产,只差一个娃。”
时代的压迫感,让父母不得不从孩子一出生,就早早做好准备,甚至将每一步都规划好。但过犹不及的教育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效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合理规划升学方向,明确未来的升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进行教育投入。比如孩子未来是读公办还是民办,是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只有明确了教育的方向,我们才能知道钱该花在哪里,才能更理性地进行教育投入。
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在中国,平均一个孩子大学四年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4.2万元,这使得全国家庭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上升到62.7万元。
另外,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而如果在头部大城市养孩子,费用则更高。报告中一一测算了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养育成本,其中上海北京的养育成本达到约100万元人民币。

国家鼓励生三胎,你生得起吗?根据报告数据,虽然随着孩子的增加,平均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逐渐降低,但如果要把3个孩子养到18岁,养育成本仍相当可观:城镇家庭平均要准备113.1万元,即使在农村地区,平均也需要68.4万元。
另外,如果计算平均生育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来对比在全球养孩子的难易程度,中国的这一倍数为6.9,在全球仅次于韩国,高于众多发达国家。

总的来说,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倍数越高,意味着养育压力越大,因此生育率也往往越低,但也有例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1倍,为何新加坡的生育率仅为1.1左右呢?因为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只是一个城市。2020年中国的生育率虽然有1.3,高于新加坡,但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城市的生育率远远低于新加坡,例如,2020年上海和北京的生育率分别仅有0.74和0.87。
中产养娃,拼的就是高溢价
年超百万这仅仅是平均育儿成本,而北上广深的中产们养起娃儿来教育支出可是上不封顶的。
中产养娃的赛道,从幼儿园就已铺就,鄙视链跟“国际”直接挂钩。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当然是知名的国际幼儿园,每年学费20万左右。其次,是欧美外教常驻的幼儿园,学费一个月1万元。再次,是拥有非欧美籍外教的幼儿园,每月学费8000元以内。再往下,是幼儿园一周两节外教课,每月5000元左右;最底端的,学费在1000元以内,当然了,没有外教。

在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一位妈妈说自己6岁的女儿,从3岁开始上课外班到现在已经花了超过120万,为了支付高额的培训班费用,家里不惜把原来的房子卖掉。

孩子的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没有上限。有家长笑称“从中产到破产,只差一个娃。”
时代的压迫感,让父母不得不从孩子一出生,就早早做好准备,甚至将每一步都规划好。但过犹不及的教育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效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合理规划升学方向,明确未来的升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进行教育投入。比如孩子未来是读公办还是民办,是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只有明确了教育的方向,我们才能知道钱该花在哪里,才能更理性地进行教育投入。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