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4-29
破解“双汇式”家族传承困境,李锦记是这样做的+ 查看更多
破解“双汇式”家族传承困境,李锦记是这样做的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9-13 00:08
分享到:
“父子内斗”,企业传承敲响警钟
前段时间,双汇“父子内斗”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双汇发展母公司万洲国际发布“废太子”公告,到万洪建长文指控其父诸多“罪状”,再到双汇于8月31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官方回应召开董事会换届事宜,不过三多月的时间。
有关“家族企业的内部瓦解”、“保守不变革的内耗便会被世代摒弃”等衍生话题甚嚣尘上,有关家族人员的私生活等问题更是丛生遍起,被拉扯着站在舞台中间,接受全部聚光灯的拷问。
双汇创始人、万洲国际主席万隆与其长子万洪建,上演了一出“亲父子反目成仇,废太子倒戈一击”的戏码,不仅成为商界重磅话题,也成为社会上一时谈资。

父子矛盾彻底激化,导致万洲国际股票一泻千里,同时双汇发展股价也深受影响。对于双汇这样的大企业,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都能够稳固屹立,却在传承问题上栽了不小的跟头。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子承父业”的家族式企业来说,下一代掌舵者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公开数据显示:未来5到10年内,国内将有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接班换代的问题,其中90%为家族式经营。现在,50岁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比例已经占到了七成。未来几年,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将迎来“二代”接班高潮。
企业接班,家族传承。使命让一批又一批的继承者们,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开始接过父辈的江山,带领家族企业走向新的未来。
不过并非所有的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内斗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内有元老对于接班人能力的多重考验,外有金融及财富管理机构迅速入场的虎视眈眈。
“二代”接班,真的准备好了吗?
百年李锦记,接班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中国,“家族企业”这四个字很难与褒义联系起来。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家族企业意味着迂腐、保守、裙带关系、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许多人视家族企业为走向现代化的窒碍,因此会千方百计地“去家族化”。但说起李锦记,谁家厨房料台上能少得了他家的蚝油呢?这个富过三代的李锦记家族,其实也值得一谈。

传承133年了的李锦记经历过两次家族纷争。二代传承时,兄弟争产,两个弟弟出资买断了不务正业的长子的股份,才解决了这次危机。第二次纷争则是第三代李文达想要扩张企业时和叔叔意见相左,最后只能借钱买下叔叔的股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背负了数千万的债务。
两度因家族纷争陷入困境后,第三代李文达深刻体会到“家族和谐了生意才会好”,想到自己共有四子一女,意识到必须在家族内部建立一些规则,才能保证企业和家族本身可以健康地延续下去。
随着家族与家族企业的发展,李锦记家族家庭成员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预防潜在的家庭冲突,也为了能够灵活调整家族信托来适应家族需求和利益的变化,李锦记家族建立了非常清晰的家族治理结构,设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规则。
李锦记家族于2003年前后设立了家族宪章,成立了家族委员会,下设有家族办公室(FO)、家族投资公司(FI)、家族基金(FF)、家族发展与培训中心(FCOC)等。解决了家族企业中,“家族”和“企业”无法分割造成家庭矛盾的问题,这种高明的家族治理方式,被众多富豪家族效仿。

这些“富过三代”的家族并不是偶然的运气好,而是富有远见的精心规划和积极管理,激活了每一代家族成员的创造力,让他们为家族财富大厦不断地添砖加瓦。同时,提前规划的方案防范或降低了潜在的风险,抑制了财富的负面效应。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