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全美有超16万家华裔企业,创造年收入2380亿美元

发布日期:2021-05-25 21:44
分享到:
日前,著名华裔精英非盈利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在《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网站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从基础到前沿: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结构的贡献”(From Foundations to Frontiers: Chinese American Contributions to the Fabric of America)。

这份报告由百人会委托,由《经济学人》智库结合了独特的数据开发、分析和经济学模型、专家访谈以及广泛的文献综述制作编写而成。

从人口组成、经济、公共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从个人层面到统计数据,从历史到现状,详细而全面地梳理分析了华裔对美国的贡献,阐明了美国华人的故事如何与现代美国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并且在某些方面塑造了现代美国,而这些故事往往不为人所知。




什么是“百人会”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一个无党派美国华人领袖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的华人精英。该组织是在美国第56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博士的提议下,于1990年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IM Pei)等人在纽约创立的,现任会长是于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的教授吴华扬。

百人会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之一,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与相当知名度的华人、两岸三地政要名人,包括

吴健雄:著名物理学家;
田长霖: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
陈李婉若: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
何大一:流行性疾病研究专家、慈仲英;;
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多次获得格莱美奖;
杨致远:雅虎网创始人;
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被称为“华人半导体教父”;
张纯如:已故华裔女作家;
杨雪兰:名门之后,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
李开复:百度CEO;
陈士骏:视频网站YouTube创始人;
袁征:视频会议软件ZOOM创始人。


华裔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大约有390万华裔美国公民,占美国总人口的1.2%。

2019年,华人华裔通过消费支出为美国GDP贡献了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芬兰整个国家的GDP价值;为300万个工作岗位提供了支持,相当于丹麦全国的工作岗位数量。截至2017年,美国有超过16万家美国华裔企业,创造约2400亿美元的收入,并提供130万个工作岗位。

目前有35名华裔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48人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在美国,每25名航空工程师中就有1名是华裔;每20名服装设计师中有1人是华裔;每20名外科医生、医师、验光师、药剂师和牙医中有1人是华裔。

截至2018年,约有1.8万华裔生物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其他生命科学家在美国工作,占该领域工作人数的7%,其中有80%的人活跃于制药业、研发、医院、医疗服务以及高等教育等领域。

百人会在中美关系中的角色?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要阻止克林顿成行的舆论,百人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向新闻传媒公布了一项题为《求同存异———对华政策的致胜之途》的白皮书。强调中美两国只有超越东西文化差异,从双重文化的角度审视中美关系,交流对话、不搞对抗,才能确保两国乃至亚太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和繁荣。
 
克林顿对百人会的建议非常欣赏,在访华的时候,还特意引用了“求同存异”这个中国成语。


对于中美关系对在美华人的影响,百人会总裁黄征宇认为,“对美籍华人来说,美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不可能拿起行李明天离开的,中美关系必然会对华裔有影响,但华裔在当中可以扮演一个很积极的角色。我们是美国人,但我们也自豪自己的中国传统,中美之间肯定会有很多争议的点,但也有很多合作的点,合作对于两国和世界都很重要。百人会的理念就是求同存异,我们华人在中美关系方面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积极的选择,扮演积极的角色。”

作为精英组织,百人会在美国的影响力和能量是巨大的,可是,美国530万华人的利益,也不能只由这100多个精英来代表。
 
美国社会还有更多的华人平民组织,比如各种华人工会、各种华侨会馆等等。随着美国华人经济上的成功和对社会事件参与度的提高,他们正越来越熟练地利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破美国社会对华人传统的看法,成为美国少数族裔中的佼佼者。




阅读更多文章